藍尼手工鞋創立一年多,我們一開始就想要辦這樣的活動。
因為我們在找尋資源的期間,我們接觸鞋技、工廠、材料商、同業,發現手工鞋師傅真的快要斷層了,年輕人大部分都不想學技術,所以我們三個夥伴曾經一度向要自己親身下去學技術,買了針車機和削皮機,只不過這樣的動作對於我們以後要達成的目標來說太薄弱。
我們想讓更多人來認識手工鞋、投入手工鞋、愛上手工鞋,只要帶動手工鞋的認知、討論的人變多,需求會直接或間接地變大。
準備這個茶聚,我們想要達到一些目的;
1. 集結對台灣手工鞋創業感興趣同好一起推廣
2. 成立社團互相分享資源與技術協助
3. 找到未來的夥伴或合作對象
4. 了解需求後提供最有用的資源或課程 (創業、設計、製作)
5. 以供需角度來說,課程方面,除了鞋技的基礎課程以外,我們請老師傅/有經驗的顧問,找到正確TA授課,發揮了舞台和專長,學生也能學到想要的;未來我們也規劃結合工廠,在人才實境培育方面,改善環境、提供舞台;資源供應商方面,我們整理供應鏈資訊並善用團購概念降低採購成本,提升製作效率。
所以我們在今年9/13著手進行了...
今天參與茶聚的朋友A問到:
"為什麼我們台灣雖美其名為製鞋王國,為什麼就是不能像義大利一樣這麼有名氣?"
阿茂師說:1. 台灣的民眾對手工鞋的意識還沒有像歐美國家蓬勃發展。 2. 台灣缺乏設計人才,一直以來都是代工的角色,也不動發展品牌
今天參與茶聚的朋友B問到:
"當我上完鞋技的課程,我不想像別人一樣去海外發展,我想留在台灣,為台灣做點事,但是我不知道學完了鞋技的課程我還能去哪力學更進階的課程?"
很多朋友都反映,他們對手工鞋真的很有興趣但是他們需要
1. 更進階的課程
2. 更完備的學習環境
3. 更多的創業分享與資源
所有的環節似乎都互相鏈結在一起,但是東缺一塊,西缺一塊的,很多人在台灣找不到他要的資源乾脆都跑到國外去學,很多老師徒有一身好手藝和一甲子的經驗,卻沒有人去紀錄、挖掘、傳承,我們真的覺得好可惜。
整合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,台灣有各種隱形冠軍,有做固特異很厲害的師傅、有手工然皮很厲害的師傅、有針車1mm邊距不停歇的師傅、有組底精準的師傅、有畫取料能分辨皮身性質瑕疵的師傅、有專門加工皮底的、專門加工發泡的、.....專門開模具的,這些,都還在台灣啊。
有些還留在台灣的供應商,不一定會理會我們這種小小量的需求,很多朋友這樣回饋。事實上我們的一張訂單數量加總,也只不過是他們交大貨的打樣數量,但是,我們還是用真誠感動了對方,因為,支持台灣,不僅是台灣人基本感情,也是大企業做公益的表現。一定會有不想接單的廠商,那也不能怪他們,也許是你找錯人(要找到能做特殊決策的人),也許是他們政策文化是如此。
說回來整合,看似非常繁複,我們做了那些思考和努力...
我們先舉辦茶聚,了解到底有多少人對手工鞋和創業有興趣;手工鞋的內銷成長幅度有多少;
再來聯絡鞋技中心,借重他們的招生與課程吸引更多人投入;聯絡工廠,借重他們現有的手工鞋製作環境與設備工具,培育有心想學習的人才,並且協助其改善工作環境;聯絡老師傅、設計顧問,取得他們授課的意願和報價;聯絡同業,取得他們的認同和參與;成立社團,匯集各種需求和提供各種相關資訊情報,來提升對產業創業的溫度,降低進入門檻。
回到初衷,就是傳承台灣MIT手工鞋工藝,我們,嚮往有朝一日台灣手工鞋能媲美義大利國際手工鞋品牌,我們嚮往團隊合作的場景和成就感,我們也嚮往我們的品牌,可以成為手工鞋界的星巴克。產業規模若足夠強大,我們每一個個體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立足國際。競合策略,是這個集合眾多微小創業家往上成長的核心基礎,回歸到主題,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。
特別感謝 呂光茂老師、森下樹的Albert、鞋技育成中心的阿丹、俊霆一起來分享。
我們也很開心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主動分享、提出問題,和大家一起互動,期待下次會有更精彩的分享內容!!
留言列表